今天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么是“情緒中暑”?以及怎么應對“情緒中暑”?
什么是情緒中暑?
情緒中暑”在醫學上被稱為“夏季情感障礙綜合癥”。有研究發現,當氣溫超過35攝氏度、日照超過12小時,連續高溫悶熱天氣,將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,雖然說頭不疼,也不發燒,也沒有其他身體上的癥狀,但是其實你的下丘腦已經中暑了,不能夠正常的調控情緒了。
情緒中暑可能會出現哪些癥狀?
一、情緒煩躁
會經常因芝麻大的小事就大動干戈,對身邊的人發脾氣,自己腦子里也亂糟糟,沒辦法靜下心來思考問題,甚至經常丟三落四忘事情。
二、情緒低落
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來,覺得日子過得沒勁,不太愛說話,對同事和家人缺乏熱情,并且行為懶散、不愛運動等等。
三、健忘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反應遲鈍等
對于一些才說的事情,可能話音剛落,就已經記不得剛剛在一起說了些什么。
我們都知道天氣炎熱是“情緒中暑”的外因,那內因是什么呢?
那么,在炎熱的夏季,我們應該如何應對“情緒中暑”呢?
一、物理降溫
置身于涼爽且通風良好的環境中,必要時使用風扇、空調等降溫設備制造陰涼環境;盡可能增加休息時間;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,提高自身對高溫的耐熱能力,并及時補充水分,保持電解質平衡。
二、心理降溫
古人說“調息靜心,猶如兆雪在心”,在炎熱的夏季,放松心情,讓心態靜下來。正所謂“心靜自然涼”,越是天熱,越要戒躁戒怒、保持心平氣和。
怎么預防“情緒中暑”呢?
一、“靜心”養生。
俗話說“心靜自然涼”,在炎炎夏季要學會靜心、安神、戒燥、息怒。天氣越熱,我們越要心平氣和,盡量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。
學會宣泄,遇到煩心事找親朋好友說出心中的煩惱,善于發現自己的不良情緒,學會情緒轉移。在心煩意亂時可以聽一些輕音樂,運用想象法,調動自己的想象力,如九寨溝的清泉綠水,南極洲的冰雪天地,珠峰之頂的藍天皚雪……。只要少想煩心的事,多想愉快的事,保持愉快的心情,就可以忘卻夏日的炎熱。另外還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,特別是能調整呼吸、舒緩情緒的瑜伽運動。
二、防暑防曬,注意通風。
要避免在最炎熱的時候外出,但也不要在封閉的空間中待得過久??梢赃x擇曙光初照、空氣清新的早晨,到公園等草木繁茂處散步鍛煉,吐故納新,或者涼風習習的傍晚,漫步徜徉于江邊湖畔。同時房間要注意通風,散去人體周圍的熱氣及減少空氣污染,使人產生“涼快”的感覺。特別是早晚室外氣溫相對低時,宜打開門窗。中午室外氣溫高,宜將門窗緊閉,拉上窗簾,啟動風扇、空調。
三、充足睡眠。
夏天晝長夜短,睡眠不足,人的心情會變得急躁。如果再經常作息顛倒或長期熬夜,情緒也會不穩定。因為夜間11時至凌晨1時是臟腑氣血回流的時間,此時,如果不睡,能量無法被貯藏,就會肝盛陰虛,陰陽失和。建議日常生活中,合理安排工作時間,每天至少保持7小時的睡眠,可以適當增加午間小睡,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避免“情緒中暑”癥狀的發生。
四、均衡飲食。
日常膳食應盡量減少進食油膩食品,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不僅能防暑,還能增進食欲。注意多飲水,以調節體溫,改善血液循環。多進食"清火"的食物和飲料,如新鮮蔬菜、水果、綠茶等。
五、注意養氣。
日常生活中,少想煩心的事,多想愉快的事,日常行住坐臥都要保持不急不緩的動作,讓呼吸均勻有序,身心舒展,情緒自然就平靜了,“氣”自然就會“和”和“順”了。
最后,除了以上這幾個方面的調理,還給大家分享兩個實用的中醫養生小妙招,對夏季安撫情緒,降心火,助眠都很有幫助。
1、按摩內關穴
按揉內關穴,可以清瀉心火、通行胸中之氣,起到安神寧心、解郁開懷的作用。
2、泡腳按摩涌泉穴
中醫認為,夏天泡腳,不僅能祛濕,還能提高睡眠質量,對降心火很有用處。泡腳后可以按摩腳底涌泉穴十分鐘左右,對緩解夏季的倦怠感、失眠、暈眩、焦躁有較好的作用。
3、食療方——姜汁黃瓜
把黃瓜清洗干凈去除兩頭切成片放在碗里面,加入少量鹽調拌均勻,腌制20分鐘之后撈出來,然后再使用冷水沖洗黃瓜片去除咸味,把姜去除皮洗干凈切成片,放在水里面清洗干凈搗爛擠出姜汁,然后再放入適量的味精和植物油澆在黃瓜片上即可。黃瓜能夠入胃經、肺經和大腸經,具有解毒消腫和清熱利水的功效,同時也能夠生津止渴。黃瓜里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,能改善神經和大腦系統,控制了失眠,安定神志,能緩解情緒中暑所引起的失眠多夢。
夏日炎炎,消暑避熱的同時,也要給自己的情緒裝上一扇“風扇”。讓我們學會預防“情緒中暑”的方法,保持良好心情,“神清氣爽”又快樂地度過炎炎夏日。